國務院發布碳達峰十大行動!
這些與工業息息相關!
近日,國務院印發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。
《方案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間,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,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,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,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,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,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,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。到2025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%左右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.5%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%,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。
“十五五”期間,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,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,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,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,煤炭消費逐步減少,綠色低碳技術取得關鍵突破,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,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。到2030年,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%左右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%以上,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。
《方案》明確,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,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、節能降碳增效行動、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、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、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、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、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、綠色低碳全民行動、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“碳達峰十大行動”。
《方案》在“碳達峰十大行動”中明確了多個時間表。本報重點摘編了關于“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”“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”“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”“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”等四方面重點任務行動路線。
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
《方案》提出,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,大力發展新能源,因地制宜開發水電,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,合理調控油氣消費,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。
→ 到2030年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
→ “十四五”、“十五五”期間分別新增水電裝機容量4000萬千瓦左右
→ 到2025年,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
→ 到2030年,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達到1.2億千瓦左右,省級電網基本具備5%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
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
工業是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,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具有重要影響!斗桨浮分赋,將重點推動鋼鐵、有色金屬、建材、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,堅決遏制“兩高”項目盲目發展,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。
→ 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,大力推行綠色設計,完善綠色制造體系,建設綠色工廠和綠色工業園區。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,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技術改造
→ 推廣先進適用技術,深挖節能降碳潛力,鼓勵鋼化聯產,探索開展氫冶金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體化等試點示范,推動低品位余熱供暖發展。
→ 加快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,提升有色金屬生產過程余熱回收水平,推動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。
→ 到2025年,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,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提升至80%以上。
→ 深入挖潛存量項目,加快淘汰落后產能,通過改造升級挖掘節能減排潛力。強化常態化監管,堅決拿下不符合要求的“兩高”項目。
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
《方案》提出,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,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,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。其中明確要求:
→ 到2030年,當年新增新能源、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%左右,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2020年下降9.5%左右,國家鐵路單位換算周轉量綜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%
→ 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
→ “十四五”期間,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%以上
→ 到2030年,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%
→ 到2030年,民用運輸機場場內車輛裝備等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
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
《方案》提出,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,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,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,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。
→ 到2030年,省級以上重點產業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
→ 到2025年,大宗固廢年利用量達到40億噸左右;到2030年,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
→ 到2025年,廢鋼鐵、廢銅、廢鋁、廢鉛、廢鋅、廢紙、廢塑料、廢橡膠、廢玻璃等9種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到4.5億噸,到2030年達到5.1億噸
→ 到2025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基本健全,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%左右。到2030年,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,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%、
發布時間:2021-10-27 18:33 信息來源:中國工業報